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“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”,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,是连结民族情感、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。河南作为非遗大省,非遗资源数量众多、特色鲜明、分布广泛、影响深远,做好非遗工作责任重大。推动非遗保护传承、创新发展,对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,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一、加强保护力度
文化遗产,保护为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秉持敬畏历史、热爱文化之心,坚持保护第一、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,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。”扎实做好基础保护是推动非遗传承弘扬的前提和必要条件,同时,传承弘扬的现实需求也对非遗基础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要在措施、手段、机制各方面加强创新、提高效能。
完善项目名录体系。依托“国家—省—市—县”四级名录架构,进一步完善申报、评审、审核、公示等流程,优化明确项目认定标准,拓展评审专家队伍。进一步做好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评估工作,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,积极探索建立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单位动态调整机制,做到名录有进有出,增强名录活力。做好太极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履约工作,推动我省具有重大价值的非遗项目积极申报列入名录。
持续加强分类保护。在现有分类保护实践和保护经验基础上,延续“六个一”的目标,开展河南省传统医药、传统体育等分类保护工程,力争做到十大门类的全覆盖。依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,对我省陶瓷、玉雕等优势项目,以及豫菜、豫酒、豫茶、豫药等豫字品牌,开展重点打造。不断丰富宝丰马街书会、商丘火神台庙会、浚县正月古庙会、淮阳太昊伏羲祭典、新郑黄帝拜祖祭典、鹿邑老子生日祭典等重要民俗活动的形式和内容,促进提质升级。依托戏曲传承振兴工程,推动以豫剧为首的河南戏曲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。